现在位置:首页> 汇报体会 > 个人鉴定 > 调查报告 > 我县养猪业污染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8-03-31 10:11 调查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开展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共治”,是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于20**年开展了水环境整治工作专题询问,提出了审议意见。为推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审议意见在我区的贯彻落实,推进我区治水工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计划,本次会议将对我区“五水共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和审议。为此,区人大常委会“五水共治”工作专题询问领导小组组织6 个调研组,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领,会同区“五水共治”办公室及区水利局、区环保分局、区农林局、区住建分局、区经信局、区农办等部门,采取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分赴各街道对“五水共治”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水环境整治情况开展调研,听取了区“五水共治”办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制作了专题视频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五水共治”工作总体情况

本届政府以来,我区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水环境整治,全区水体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部分区域的水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一)初步形成了“五水共治”工作机制。我区专门成立了“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办事协调机构,分块分线联系各有关业务部门、包干街道和重点河道。全区建立了区、街道镇(部门)、村(社区)三级治水体系,按照要求建立“河长制”,区四套班子领导等分别担任“河长”,协调各有关方面开展治水。召开了“五水共治”动员大会,制定了“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有关专项工作方案,实行考核推进。

(二)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开展“清三河”行动,完成清理97条黑河、臭河、垃圾河,并落实相关河道日常保洁机制。完成109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关停排放物不达标企业260家,立案查处相关环境违法案件122件。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禁养区内91家养殖场全部关停,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稳步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有序开展。

(三)推进完善治水基础设施。加快重点截污工程建设,全区治污37个项目已开工30个,海门河沿河截污、永宁江引水工程椒江段疏浚、生态养殖小区提升改造、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理等多个工程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铺设一二级污水管网46.05公里。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村完成方案设计,其中20个村已开工建设。防洪排涝方面,基本完成一线海塘(水闸)加固工程,洪家场浦、栅岭汪、东官河、高闸浦等大型水利工程稳步推进,梓林西大河等扩排工程建设进场施工,新增或改善除涝面积2.48万亩。城区多个小区和部分道路积水点改造开始施工,雨水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逐步推进。

(四)河道流域综合治理逐步深化。对全区主要河道和淤积严重的河道进行了一轮疏浚、拓宽,完成疏浚清淤146.52公里,打通部分断头河,并积极开展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开展对侵占河道、建筑泥浆排放入河专项整治。拆除沿河违章建筑55.3万平方米。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体系初步建立。

二、我区“五水共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五水共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我区地处温黄平原水系末端,水资源相对匮乏,水环境承载量有限,河道自净能力较差,且随着我区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城乡人口集中,污水日排放量大,都给“五水共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河道发黑发臭、畜禽排泄物直排、截污纳管率低,河道淤积、堤塘安全隐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整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排入河道。我区污水处理能力仍相对不足,管网截污、泵站输送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雨污分流、一二三级管网的延伸对接、XX区管网的修补改造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大量的城乡生产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排放进入河道,最终造成水体污染。

(二)工业废水偷排漏排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影响我区内河水质的工业主要有医药化工、印染、电镀、塑料、机械制造等,这些企业散落在城乡各处,还有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它们大多没有废水处理设施或有设施但运行不正常,大量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排放河道。虽然这几年我区推进医化转型升级,关停了不少医化企业,但有关河道水质污染的情况并没有实质改观。有些企业出于利益的驱动,雨污分流不彻底、废水偷排漏排、渗漏情况仍然存在。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前几年划定畜禽禁(限)养区之后,畜禽养殖排泄物有所减少,但这几年出现反弹,除了上规模的养殖场外,面上还有许多需要治理的小规模养殖场和零星养殖户,其畜禽排泄物成为水体污染物重要来源。据统计,畜禽的病死率一般在10-20%,其总量不少。我区现在还没有畜禽焚烧场,病死蓄禽随意抛向河道,直接污染了水环境。此外,农药、化肥使用量超标和牛蛙等养殖项目也都加剧了对水体的污染。

(四)河道排涝蓄水能力不高,堤塘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区河道被随意填占现象严重,造成水不畅、河不通,成为断头河。由于土地有偿价格高,填河成本低,有些村把整条河填占建房,而作为乡、村级河道的管理责任方,街道一级没有执法权,处罚措施单一,往往一罚了之,缺少纠正措施。椒江南北两岸堤塘存在隐患,堤塘通道达133个,有些缺少严格监管。为争夺岸线资源而违规开发利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堤塘内外存积大量物品,如沙、煤、钢材、废旧金属等,量大物重,造成部分堤塘严重下沉和开裂,严重影响江堤安全。

(五)工作协调和执法监管上不到位。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职责交叉、责任边界不清,工作存在推诿现象。环境污染控制和行政执法能力还不能满足要求,工业企业偷排、超标排放,建筑泥浆偷排入河,阻塞河道等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六)全面治水、全民治水的氛围尚未形成。“五水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在谋划上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统筹考虑还不够,目前工作大多停留在垃圾和污水处理上,统筹城乡、标本兼治的治水局面还未有效形成,村居一级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五水共治”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区政府与街道财政负担较重。“五水共治”工作“上热下冷”, 一些企业单位和市民爱水护水意识淡薄。

三、对我区“五水共治”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全面规划,科学治水。一要规划引导。进一步摸清底子,通过地毯式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区水环境现状,找准问题关键,理清水环境整治的工作思路,奠定规划编制的基础。在规划编制上,要明确治水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并以之为依据确定整治时间。规划要突出治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立足长远,按规律科学治水,减少不合理的考核因素,使规划真正管用。二要统筹推进。坚持“一龙治水”,在区政府的统筹指挥下,各部门要认真研究精细化截污、治污、拆违、水系沟通、执法、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要根据“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将水环境整治规划与城市建设、水利建设、景观绿化、人文旅游、民居建设等充分结合,全面提升河道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推进“美丽椒江”建设。三要区域联动。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联系协调,建立信息互通和工作对接机制,着力构建“上游下游一盘棋”的“五水共治”格局。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治水。一要推进截污纳管。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环境整治困境的核心原因是截污不到位,治污不彻底,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要扩大截污管网覆盖面,尤其是要提高XX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纳污能力,封堵河道两岸排污口,推进精细化截污,做到雨污分离。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重点抓好三级管网的衔接及泵站建设,提高截污率和污水处理能力。二要推进工业企业废水达标。加强企业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监管,对现有污染企业要按照达标排放的要求,进行限期治理,提高工业污水的处理率和达标率。对治理无望的,要根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限期搬迁和淘汰影响内河水质的重污染产业和产品。三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要以科学手段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尤其要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限用的执法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场布局,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努力降低畜禽排泄物对水体的影响。四要加快治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河道水网体系,实施重点河段拓宽疏浚。分轻重缓急,进行河床清淤,打通断头河,增强水体流动性,加快水系通畅。同时,要着力构建河道——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面率,增强河道的调蓄功能。五要做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按照安全、实用的标准,加快实施沿江两边堤塘和闸道、水库等设施的除险加固工程。重视城乡内涝隐患排查,加强城乡及低洼地的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排涝标准。

(三)进一步发动群众,构建全民治水格局。一是形成合力。积极鼓励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工厂、社区、家庭等参与到“五水共治”上来,共同关心、支持、监督治水工作。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校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水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的教育,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广大市民爱水护水的自觉性。各有关部门要把“五水共治”与“多城同创”、 “三改一拆”、“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顺势推进治水工作。二是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舆论监督作用,树好正反两方面典型,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市民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保护意识,使水环境整治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四)进一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五水共治”成果。一是落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厘清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工作中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区政府要把每年治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到街道(镇)、到村(社区)、到人,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实施干部问责,形成倒逼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严格执法。对直排偷排污水、偷排建筑泥浆、垃圾倾倒、河岸违章搭建、河道侵占等影响水环境和河道、堤塘安全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查处。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建立环保、水利、城建、农业、监察、行政执法、公安、工商、金融、电力、供水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和环境敏感地区的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保持查处和打击水务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三是长期坚持。加强治水经费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统筹使用相关专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研究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水资源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建立水环境整治管护队伍和相关工作机制,配备必要设备,做好河道水面日常保洁和污染源定期巡查,切实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

首页12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