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汇报体会 > 个人鉴定 > 调查报告 > 学校考察报告

关于我县养猪业污染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调查了解我县养猪业污染环境情况,20**年9月27日,县政协副主席肖长安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及环保局、畜牧局、国土局、林业局、生态办和疾控中心等单位领导15人组成的视察组,在当地政府主管领导和畜牧站站长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我县墨江源头隘子镇的联丰村、五星村、风度村和司前镇的江草村、温下村等地,视察了7个养猪场,并在司前镇召开了座谈会,与会委员和上述相关部门领导畅所欲言,分析了污染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养猪场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畜牧生产扶持政策和措施,以及华农温氏集团等规模养殖企业带动,我县养猪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养猪业成为增加部分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之一。根据县畜牧局和环保局提供的数字,2010年全县有养猪专业户585户,年存栏量达7.5万头,其中存栏 500头以上有58户, 100—499头的有206户,50—100头的有321户。养猪场主要分布在我县的乡村河道和公路两旁及农村周边,其中以司前和隘子公路两旁、顿岗至马市公路两旁及县城至罗坝、都亨公路两旁最为密集。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专业户不注重环境保护,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

据环保部门调查统计,我县这些养殖场,一年产生的污染量其中cod为2560.82吨;氨氮为100.21吨;总氮为205.98吨;总磷为31.18 吨。这些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已成为影响我县河流水质最大污染源。而在全县585户养殖场中,通过环评审批的只有三家,即:XX县优百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韶关均航畜牧有限公司,弘悦生态农业。

因此,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与污水污染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有效治理养猪场污染,促进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我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一)猪场选址布局不合理。我县猪场选址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

一是建在水源头。我县墨江河上游的深渡水、司前、隘子等乡镇与温氏合作养猪的就有大小猪场76户,这些猪场大部分污水没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里,严重污染墨江河水质。如隘子镇井下村的一个猪场建在水源旁,污水直接排到河中,清澈的河水成为了污水沟。

二是建在公路两旁。如司前镇江草村的一个猪场,为了运输方便,而建于公路两旁,紧邻公路,这不仅不符合场舍与公路不得少于500米间隔的动物防疫条件,也不利于扩大养殖规模,不便于猪场粪便的开发利用。

三是猪场建在村庄旁边。猪场排泄物中的粪便污水、恶臭及蚊蝇、噪声等污染,使得本已脆弱的周边环境更是雪上加霜,村民对此意见纷纷。视察中了解到,司前镇在一个月中就受理了8宗群众因猪场臭味、噪声、污染引起的上访,诱发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猪场排污水处理不规范。

一是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对粪便污水处理重视不够。因此,未能配套修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系统,或者虽有处理设施,但基于成本考虑未能正常运作,也有的在扩大生产规模后粪便污水处理设备并未增加或升级,最终致使大量的粪便随冲洗水直接排出,严重污染了土地、地下水及河流的水质。同时造成如下危害:散发出较浓臭气,影响周边空气质量和居(村)民的生活;为蚊蝇的生存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纹蝇大量繁殖,存在极大的公共卫生隐患;废水含有丰富的氮、磷及有机营养物质,排放到河(沟)里,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耗尽河(沟)水中的氧气,使河(沟)水变成一滩发臭的死水,污染饮用水源。由于养猪户一般较少对猪进行检查,废水中通常含有从病猪体内排出的病毒、细菌,容易使附近生活的人或动物因接触废水而染上疾病。如司前江草的一个猪场就建在半山坡上,既没有修建沼气池,也没有建化粪池或储液池。

二是污染治理新技术应用不够。目前我县养殖户只有少部分配套建设沼气池、储液池、生化塘等,但也是面积大小、设计简单,仍旧停留在完全水冲式生产工艺、未能做到雨水和污水分离。如司前镇江草村的一个新建猪场,虽有化粪池和储液池,但容积小,雨污混合,一场大雨就能把污水全部冲走,导致大面积污染。

三是受资金等的制约,防治措施严重缺乏。我县养猪场以中小规模为主,受资金等的制约,防治措施严重缺乏。据调查,目前全县大部分养猪场均未能达标排放,仅有不到1%的规模化养殖场通过环境影响评价,90%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存栏1000头生猪场为例,开展标准化场建设,仅添置污染治理设备与新建污染治理设施就至少需8万—10万元,资金投入较大,却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主动投入污染治理建设的不多,大多把有限的资金投向猪舍建筑,片面扩大规模,或者只有沼气池和不匹配的生化塘、草林地,很难做到有效的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三)对猪场审批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农村乱占乱建、违规建房(包括建猪舍)现象较严重,大部份养殖户建猪舍都没有办任何审批手续,想在哪里建就在哪里建,没有部门去监管,并且农村申请建房较多,县国土部门收归用地审批权后,由于力量不足,对农村用地审批不够及时,实行监管也难于到位,环保、农牧部门也由于各种原因监管不到位。

三、 对我县养猪业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养猪业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事关广大群众的餐桌,在推动畜牧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如何切实保护好农村环境,擦亮我县“生态县”、“最美小城”的品牌。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编制畜禽养殖业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场。

一是建议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XX县畜禽养殖业规划》。合理调整养殖业布局,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其中禁养区范围应为城区、各镇的集镇核心区、风景旅游区周围1公里范围内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通过合理布局,使之既能发展始兴的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必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家环保总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及时向社会公告,并严格贯彻落实。

(二)制定规模以上养殖场准入条件,建立联合审批制度。

一是建议政府制定规模以上养殖场准入条件,设立准入门槛。使规模以上养殖场从选址、布局上能确保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是建议政府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对建设规模以上养殖场的必须根据准入条件,由环保、工商、农业、畜牧、国土、供电等单位联合审批。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做到严把审批关。

(三)强化“三区”治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我县养猪行业的无序开发,造成了我县环境污染投诉的热点,因此,加强养猪场的治理和监管势在必行:

一是由农业畜牧部门牵头制定一个联合整治方案,对我县养猪行业进行一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对符合选址条件、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或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且没有办理完善环评审批手续的养猪场,责令限期整改好,并完善有关手续;对选址不当的,责令其搬迁;对拒不搬迁的,则强行取缔。专项整治后,由于我县养猪场数目较多,建议县政府把当地养殖业的监管纳入乡镇考核,实行属地管理。

二是建议县政府督促温氏集团始兴公司严格执行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环保手续,对加盟养猪场要加强监管,不符合环保要求(没有沼气池或三级化粪池,配合一定面积的鱼塘)的必须关闭。

三是禁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现有生猪养殖场必须限期关闭搬迁;限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取缔违章建设的生猪养殖场,对已建成的生猪养殖场无条件治理,治理不达标的必须限期关闭拆除;适度养殖区内取缔违章建设的生猪养殖场,已建生猪养殖场必须按存栏猪数量每头配备0.4 m3沼气池、6 m2生化塘的要求,实行“猪—沼—果”、“猪—沼—塘”等生态养殖。

四是加强养殖的管理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验收工作,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符合养殖条件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或无污染防治设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责令限期整改,限期补办手续。对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养猪场,建议政府责令搬迁或取缔。对畜禽废弃物污染的管理要依法纳入我县环境总量控制目标中,实施畜禽污染物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监测力度,选择一些典型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对其周边的地表水、地下水及空气质量进行环境监测,对了解畜禽污染状况和强化畜禽养殖行业的环境管理将起到数据支撑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治污新技术

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的能力,积极普及和推广养殖业的生态模式。

一是加强畜牧养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我县畜禽养殖专业户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的素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畜牧养殖防污治污的新技术、新模式,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曝光,强化社会监督。

二是积极探索,普及养殖的生态模式。在规模养殖场中全面推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猪粪尿技术,在原有“猪—沼—果”、“猪—沼—塘”生态养殖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性引入多种治理示范模式,如干清粪工艺、大棚袋装发酵猪粪等。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干猪粪收集后直接送入集粪棚储存;采用雨污分离,暗管排污,建造猪舍时把污水沟设置在屋檐内侧,猪舍屋面的雨水和降温水直接流入池塘,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汇入沼气池或化粪池。

三是建立畜牧养殖小区,实行生态养殖。我县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可通过统一规划养殖小区进行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这样既方便统筹修建使用污水粪便处理设施,也减轻了环境压力,最大限度减少规模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总之,有序规范我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倡导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擦亮始兴的生态品牌。

首页12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