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汇报体会 > 个人鉴定 > 经验材料 >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汇编4篇

经验,在哲学上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汇编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县委、政府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以综合治理创建工作为载体,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年年都有新举措,岁岁都上新台阶,形成了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综治工作格局,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连续13年保持了市综治工作先进县,被评为省“治安模范县”,全国、省处法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市综治委多次在该县召开现场会,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村情民意恳谈会、“一警一干,双岗双责”、“警、企、村联防”、“治安民调中心户长”等多项经验先后受到中央、省、市的肯定和赞扬,多项经验在全省、全市进行了推广,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转发。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综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淇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工作,牢固树立“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观念,把加强综治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在思想上摆正位置。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综治工作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并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二是责任明确化。把目标管理职责和综治“打、防、建、管、教、改”6方面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强化督查,严格奖惩。2001年以来,对8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批评,对2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表彰先进单位65个,先进个人130名,19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三是制度规范化。制定了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综治工作的轨迹,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四是保障多极化。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人员,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全县村级治保会、调委会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了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政法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达到5人以上、3人以上、2人以上。2003年,在全县推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行政村通过竞争上岗配备了190名“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县政府在可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开源节流筹资金,为政法综治部门解决基础设施、交通工具、技术装备等经费,县、乡两级分别按人均0.3元、0.2元的标准将综合治理专项事业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期予以拨付,为综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五是宣传多样化。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综治宣传月”,利用宣传车、新闻媒体、综治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综治知识,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从2000年开始,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将60多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写成100多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喷制在各村的显要位置,一首诗宣传一部法律,一首诗明示一种行为,群众喜闻乐见,起到了前移黩化的作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对这种普法宣传形式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思路和措施,探索社会长治久安的方式方法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抓好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刑事犯罪的发生。一是以打开路,集中整治。从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问题着手,从人民群众愿望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谋划严打整治工作。2001年3月,在全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严打集中活动,对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展开了凌厉攻势。2002年4月,抽调100名政法干警,划分六个战区,开展了“除霸治乱”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农村的突出治安问题。2003年7月,以解决农村宅基地中的违法现象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农村宅基地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活动。2004年6月,为优化投资环境,又开展了“弘扬社会正气、打击邪恶势力”集中活动,严厉打击以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暴力阻扰施工为代表的各类扰乱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4年来,全县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36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459人,打掉犯罪团伙119个,整治治安乱点33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67次,保证了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达到了90%以上。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三破三,积案存5破3,均居全省先进位次;二是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为突破口,狠抓“四队一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巡警为主的30人专职治安巡逻队,使治安在前治设防,警力在一线加强。从县直单位及有关企业抽调干部职工,成立了50人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增强对城区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以民兵和群体为骨干的乡镇专职巡逻队、护厂人、护校队、护村队共248支2235人,达到了处处巡逻不留死角,天天防范不留空隙。组建了铁路治安联防护路队,将境内铁路划成21个责任段,使护路任务落实到沿线每个乡镇、每个民警、每名护路员。聘请出租车司机、环卫工、送水工、个体商户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1000余名,成为政法机关的“了望哨”、“巡逻车”。在铁西工业区实行的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联防工程”,构筑了外围治安承包、内防外控的治安防控模式,其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三是完善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根据各类案件的发案时间、规律变化,以及辖区社会治安信息的变化,力求“全面控制、突出重点、整体联动、科学用警”,有效地实现了对社会面的控制,可防性案件得到了大幅下降。

  三、构筑“民调”大格局,探索综治工作新路子

  新形势下的综治工作,只有“创新”才有活力。近年来,我们在落实好综治各项措施的基础上,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路子,使全县基层综治工作充满了活力。一是建立“四级网络”,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格局。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完善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调处制度,县每月排查一次,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每10天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二是开展“一干一警,双岗双责”活动,打牢基层平安工程。向全县每个行政村派驻一个基层创安工作小组,每组由一名干警和一名干部组成,干警主要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干部主要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人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实行双岗双责。三是创建“治安民调中心户长”机制,丰富农村群防群治网络。在每个村民小组选聘一名有威信的人为中心户长,负责本区域内的“四联”工作(联安、联宣、联学、联帮),达到四治,即治安促文明、治安保平安、治安求发展、治安促稳定。四是设立“民声服务电话”和“稳定工作明示墙”,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在每个乡镇和行政村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责、联系方式公布,并绘制出化解矛盾程序示意图,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和干部联系,在干群间搭建“连心桥”;五是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各乡(镇、区)主要领导定期到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座谈会,面对面地接受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并定期反馈意见。同时,各乡(镇、区)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随时收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做到了“电话叫,干部到”,给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这些做法的推行,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夯实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

  XX村有国土面积25.47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是以佤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地,全村有XX族2257人,占总人口的97.2%。XX族民风淳朴,勤劳勇敢,一直以来能与兄弟民族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在党的光辉照耀下,XX人民内生动力迸发,奋起直追,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50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9元。

  党建引领强基层。为了改变“靠在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XX党总支引领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规范开展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村级党校讲习活动。二是跳出“基层党建抓基层党建”的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统筹思考、统筹组织、统筹推进。通过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开展巡河、清扫、规范秩序等社会治理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先锋意识。各支部为党员设岗定责,成立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矛盾调解等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累计开展宣传教育9场次2000余人次。通过党建引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意识明显增强,苦干实干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民族文化聚人心。“这几年,村里的变化一天一个样,XXX里建起了小广场,我们也有了自己的XX族乐队;农活不忙时我们就聚在一起射弩、对歌、打陀螺、打歌,我们XX族日子就跟我们身上穿的衣裳一样,越来越红火啊!”XX村XX组组长XX每次谈起村里的变化,总是激动地说。

  环境整治显成效。建立了督导推进机制,定期对全村XX个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进行检查评比,将评比结果与项目申请、资金扶持相挂钩,调动了各自然村主动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一是全面推进“垃圾革命”。以全乡无垃圾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创建清洁村庄全域覆盖为目标。XX村群众连续三个月出义务工大干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累计出工1099个,共清理垃圾120吨,其中:XX自然村出工1180个清理垃圾6吨,XX自然村出工660个清理垃圾两吨,石头寨自然村出工2160个清理垃圾2吨,XX自然村出工2850个清理垃圾23吨,XX自然村出工650个清理垃圾15吨,XX自然村出工80个清理垃圾2吨,XX自然村出工2300个清理垃圾50吨,XXX自然村出工219个2吨。二是主动实行 “人畜分离”,为了美化村内环境,村民自发的将家禽、生猪等迁至自家山地养殖,杜绝禽畜在村内乱飞乱跑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以家庭环境卫生清理入手,XX村的妇女在妇女组长的带领下,以5人为这一组,采取邻里互帮、交叉检查,稳扎稳打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四是XX村是双江自治县第一个村内实施“垃圾分类”的村,并持续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企业清运、统一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在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的同时也确保了XX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转进一步得到提升。五是在没有任何项目的支撑下,为了提升XX村绿化美化,全村上下大力开展栽花植绿,群众自发到山里捡回枯树桩自己做花盆种兰花,自家房前屋后种野花。

  观念转变村寨新。一是小厕所,大变革。在XX,XX族认为把厕所建在家里是吉利的事情。村里有公共旱厕,一到夏天厕所里面的苍蝇还是依旧满天飞,不仅影响着农村村容村貌,而且对农村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为了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排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XX村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以XX自然村为试点,按照“无害化建设”原则,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进料、统一施工、统一推进、统一补助”的建设模式,全村38户无害化户厕实现全覆盖,确保群众满意、改得实用。在公厕建设方面,农村公厕建设与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XX、XX自然村独立式2座旅游公厕正在建设中。农村厕改推动了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助于带动普通农民更新卫生观念。随着改厕健康教育和卫生常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接受了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卫生习惯。二是讲文明,树新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践行生态文明新风,切实强化广大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以“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为主题,开展村级“美丽庭院”创评,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贴乱画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在村内交通沿线、林勐线持续开展旧宅拆除,并全面清理残垣断壁。

  产业优化促收入。一是巩固提升甘蔗、玉米等传统产业,培育坚果、咖啡等新兴产业。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品产值,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兑现落实25户贫困户71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现人均纯收入533元;兑现落实22户贫困户55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现人均纯收入215元;兑现落实4户14人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实现人均纯收入545元;兑现落实25户71人草原补贴,实现人均纯收入68元。三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建立,提升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XX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产业为基、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德治为先,立足资源,发挥优势,激发内生动力自我振兴的社会创新管理模式,已然成为成集生态、文化、民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XX乡花园式XX族村落,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农村经济获得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初步形成了XX经验,乡内、县内、市内纷纷组织村组干部到XX村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先进工作经验。近年来,在XX村没有一起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情发生、没有黑恶势力、没有一起命案发生,真正实现了“村美、民富、人欢乐”

第三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微网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运用,xx区xx镇立足镇情实际,依托“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优势,积极延伸推行“一核心、两对接、三融合、四联动、五微+”的工作模式,把全镇xx个微网格倾力打造成“最强微闭环”,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

  一、“立足党建引领”一核多元共治,强化“主心骨”功能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了“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网格长+专业网格员+兼职网格员+N个联络员”的运行体系,夯实以网格员为主体,党员、镇村干部、退休干部和教师、志愿者为支撑的五位一体网格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员、联络员每天在各自网格内巡查,第一时间接手处理网格内的问题,及时通过手持终端设备上报,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目前全镇划分为1个大网格、xx个中网格、xx个小网格,共有网格员xx名、联络员xx名。

  二、“大数据+微网格”两者无缝对接,深化“神经元”效能

  大力推进“xx智慧治理云图”平台建设,开展“大数据+微网格”无缝对接治理模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神经元”效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网格化排查工作中,xx镇以大数据为向导,通过数据赋能,动态监测辖区来往人员,延伸微网格工作触角,切实做好信息查询、人员搜索等工作,确保信息互通共享、防疫布控等相关衔接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xx镇共收到大数据反馈信息x条,全部于当天完成核查汇总和后续的管理工作;共开展微网格社区排查x轮,出动镇、村干部、网格员、联络员等xx人次,排查xx人,确保疫情地区来前、返前人员排查不漏1户、不漏1人。

  三、“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深度融合,优化“红细胞”动能

  以“三治融合”为“催化剂”,不断创新和完善“微网格”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一是激发村民自治活力。通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群众现场提问,部分村干部、组团联村成员到会旁听的形式,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中,形成“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服务功能。依托基层网格收集汇总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法治需求,把网格员、联络员培养成普法信息收集员、法律知识宣讲员、民主法治建设员,实现管到格、落到户,信息互通,联管联治,共同普法。三是夯实德治基础。依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协会,大力落实“一约三会”,引导村民传承传统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人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四、“镇-村居-自然村-微网格”四级协调联动,激活网格单元“神经末梢”

  优化大中小微网格“闭环运行、四网循环”机制,推动“镇-村居-自然村-微网格”四级协调联动,激活基层网格单元“神经末梢”。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和定责的标准,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推动形成生产互帮、生活互助、邻里守望、矛盾联调和治安联防等互动治理模式。二是聚焦闭环运作。充分发挥镇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作用,及时采集上报各类信息,简单的问题由镇通过综治手机APP和综治维稳等平台下派至村(居)委调处解决,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

  五、“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五类“微+”整合,贯通基层治理“循环系统”

  以村居网格化精细管理体系为载体,推动“微党建+”、“微调解+”、“微服务+”、“微安全+”、“微活动+”深度入格,充分盘活“微网格”治理活力。一是全力推动“微党建+”入格。设立网格临时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冠肺炎防疫期间,xx镇通过设立xx个疫情防控检测点临时党支部,集结党员xx名,充分发挥党员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指挥员、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和战斗员的作用,在战“疫”中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同时,通过落实党员结对帮扶,20xx年以来累计带动xx户农户种植南药xx亩,xx户农户种植发财树等花卉xx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户增收,有效地破解了扶贫难题,为脱贫攻坚工作提速增效。二是全力推动“微调解+”入格。将调解工作纵向延伸至微网格,以村委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牵头,充分发挥微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及乡贤、退休教师、退休干部、老党员等在村民中声望较高的积极作用,及时掌握隐患、调解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xx年上半年,xx镇由村级调解的矛盾纠纷共xx宗,实现了小事不出群,矛盾不上交。三是全力推动“微服务+”入格。推行“网格化+微服务”,以网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不留为民服务盲区。网格员每天在网格巡查和走访,了解掌握村民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反映的各类问题及代办事项,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让辖区群众尽量达到不出门、不跑路就能办成事。今年上半年全镇网格员、联络员共为群众代办合医报销、计生证件等xx件,做好事实事xx件。四是全力推动“微安全+”入格。充分发挥兼职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的基层治理“触角”作用,及时排查发现公共安全隐患,通过闭环运作机制,上报村委会、镇政府,同时通过“一格一群”告知村民,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五是全力推动“微活动+”入格。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微网格联络员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网格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网格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网格工作体系。推行微网格工作至今,全镇共组织网格员培训xx次,开展各类活动xx次

第四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凝聚基层dang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X个行政村就地转为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X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dang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X名片长、X名楼长,承担收集民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分布状况的民情图X类达X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至少走访X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X年以来共上门入户X次,解决群众难题X多件。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ZHU化。以“参与式方法”为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ZHU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X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X多场次,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X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化”升级。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X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X支创业指导团队、X个创业实训基地,帮扶X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X家企业,帮助X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X支,吸纳X余名党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XXdang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X次。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X年以来,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X万元认领了X个社区服务项目,惠及群众X余人。

  外引内培,探索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建成“致和公益新天地”等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深化与高校、专业社工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超苏南现代化指标水平。

  三、强化基础保障,驱动基层工作由“缺要素”向“有资源”转变。建强班子队伍,确保“有人干事”。采取选、聘、留、派等方式,选配思想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开展现代服务理念、社区治理方法等内容的能力培训,“双强”型干部占比动态达X%。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对优秀村(社区)正职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权利、进出机制、管理培训、考核奖惩,通过社会化招聘和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确保X年底前每个社区至少有X名专业社工。

  优化服务阵地,确保“有地议事”。按照“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效能最优化”的原则,推动“X+X”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促进服务资源集中投放。已建在建万科、迎江路、电力路等X个单体面积X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互为依托的服务阵地集群。

  完善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鼓励村(社区)大力发展资金投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和基础服务型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今年重点推进村(社区)经营性项目X个,计划收益X万元,同比增长X.X%。全区每年安排X万元保障社区干部工作待遇并建立常态增长机制,按社区实有人口每年拨付给每个社区至少X万元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社区建设项目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项目的奖补。

  落实dang建考核,确保“把事办好”。强化书记抓dang建第一责任,严格执行定期议党、目标管理、协调会议、联系点、检查考核等X项管党制度。建立dang建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基层dang建工作重点任务、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健全党组织书记抓dang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上考下”和“下评上”有机结合,通过专项述职、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量化评分等方式,考准考实基层dang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X区大力实施“融城dang建”“一式两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走出了开放、多元、民ZHU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这些生动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X. 坚持党的领导作用,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根本保证。X区通过调优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公共服务效果最佳化,积极探索议事会商等基层民ZHU形式,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中的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自治。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始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将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凝聚力,牢牢巩固执政之基。

  X. 坚持服务群众需求,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新形势下,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不仅要保障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搭建沟通渠道让群众充分参与,切身分享社区建设成果。X区坚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加强服务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行民ZHU议事会商、“民情图”工作法等参与式治理手段,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服务居民群众是基层dang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宗旨,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X. 坚持区域联动发展,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X区通过建立“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与机关部门结对共建等方式,打破长期以来各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dang建活动“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流通,也让驻区单位在区域建设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角色从“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实践证明,抓基层建设不能光靠村(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要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