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精选专题 > 合同范本 > 教育合同 > 家园共育:深受欢迎的家园栏

学习“曹阳飞宇同学先进事迹”有感

时间:2018-09-19 00:11 教育合同

茂厝小学朱清标

今年11月2日,XX市、XX市教育局相继转发《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向曹阳飞宇同学学习的通知》,通过学习,曹阳飞宇同学带着患重病的父亲上大学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思想品质。他是我省新时期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省委教育工委、 教育厅号召全体师生向曹阳飞宇学习,学习他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弘扬践行了传统美德;学习他面对逆境、自强自立、勇于担责的意志品格;学习他富有理想、锲而不舍、立志成才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不畏困苦、勤劳俭朴、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

孔孟儒学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德之本的思想在儒家其他著作里也有所反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学创始者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诚然,行孝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奉养,但是孔子并不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所以他又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又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反观这两个实例:

镜头一:今年4月1号晚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留日学生刺杀母亲”事件,引起了网络及媒体高度热议。人们在震惊之余,留下深深的思考,这位汪姓的23岁大学男生,为什么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于生他养他的母亲动杀身之念。据汪母述说中获悉,他的儿子在日本五年,基本每年消耗人民币30-40万元左右。这样的费用与留学美国名校的费用等同。从账单上推测,汪性同学在日本的消费水平已远远超出大学生的基本标准。与我们经常碰到个案状况类似,属于那些不怎么喜欢读书又崇尚攀比的学生一样,生活处于无节制状态。而汪母虽然被经济压力所困,但还在咬紧牙关,东借西凑地拼命支付,其中可能流露怨言,却让极端自我中心不会体恤父母劳苦的儿子怀恨在心。

镜头二:最近媒体纷纷报道转载,身为公务员的廖天野打骂父母这个不孝子,在当地文明办、关爱办的专程探访中向其父母下跪。

从“曹阳飞宇同学带病父上大学”的先进事迹与“留日学生刺杀母亲”,还有“打骂父母的不孝子廖天野”的事件比较中,强烈的反差让我的内心情感形成巨大的冲击,难以平静。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认为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我们学校、教师应该担当的重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秉承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一) 在活动中培养孝心

对未成年人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重视对其良好道德和品质的培养。孝德,作为一种基础道德,在素质教育中自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想象,一个人连起码的孝德都不具备,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不敬不爱,又怎能谈得上去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我认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精心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以“孝行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系列活动,以班队会、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家长会、社会实践等为活动载体,各学科相互渗透。从“养亲”、“敬亲”、“尊亲”这三个孝敬道德习惯着手,唤醒意识,催萌孝心,培养他们热爱、尊敬长辈的孝德、孝心、孝行,进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二)在行动中感悟孝心

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苗,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望子成龙心切,凡事迁就、过分溺爱。只知道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忽视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孝心,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而很多孩子却不知道父母亲每天在忙什么,不知道他们吃的、穿的、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反而觉得他们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自然很难从心底孝敬父母。造成身边的孩子总是肤浅地以为“尽孝道”似乎应该是长大以后的事情,感性地以为孝敬父母就是让父母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其实,孝顺的品质培养从幼儿期就应该开始,不要觉得孩子什么也不懂。应该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对自己和他人及社会负责、善于同理心开始入手。

“孝敬教育”重在活动,贵在行动。针对孩子们对“孝顺”的不科学认识,学校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留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留一些障碍,让学生自己往前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慢慢理解和感悟孝心,从而形成对孝德的正确认识,养成规范的行为。

(三) 在家校中共育孝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要想达到理想的活动实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倡导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联系,并通过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指导建议。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的工作情况,让孩子了解家长的艰;教孩子学会自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育孩子虚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再说,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也在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不仅是孩子孝敬的对象,更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这就需要我们平常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到好的示范作用,做孩子的表率,并帮助孩子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共同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

开展孝德教育,对象看似未成年人,其实更是为了“教育一代人,影响几代人”。孝德教育必然要树立大教育观念,通过未成年人,再影响到父母、家庭和学校社会,而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同时,必然会更好地建立起“家校联系、共同育人”的新型德育机制,形成良好的未成年人孝德教育社会环境。

假如,一个人如果连侍奉供养父母都不愿意,他如何也不可能有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更无“干出事业”可言。为此,我们要秉承“教育一代人,受益几代人”的宗旨,坚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原则,赋予孝德以时代内涵和新鲜气息,在全校开展了“体验亲情,孝心伴我成长”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孝心、孝行、孝道,以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孩子高尚情操。使学生懂得父母生养你的良苦用心,将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片忠心,把对父母的报答拓展到对全人类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