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精选专题 > 合同范本 > 婚姻合同 > 有关婚姻的交友谚语

虞美人

虞 美 人

【学习要求】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掌握欣赏词的方法。

2.品味词中蕴含的“愁”情,体味词作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

3.掌握这首词比喻、对比的表现技巧,品味含蓄而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理解这首词问答式结构和起伏跌宕的笔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知人论世、品关键词,体味其“愁”,把握词的主旨。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时安排】

一学时

主要任务:体味“愁”,把握主旨及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反复诵读,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词作创作的背景,结合词作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

3.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堪( ) 玉砌( )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春花秋月——

了——

往事——

不堪——

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

问君——

3.借助相关资料进行文学常识填空。

(1)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于隋朝,到了宋代进入鼎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一,也称 。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平仄上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虞美人”就是 。

词按字数分,一般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以内称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李煜,字 ,号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南唐后主,后期词作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他的绝命词 。

二、课堂探究

1.词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李煜当时的思想感情?

2.作者的哪些痛苦经历,促使他写出叹世之“愁”?

3.李煜的“愁”在词中是通过哪些事物来具体体现的?

4.“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6.“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8.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9.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再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三、课堂检测

1. “虞美人”的含义是( )

a.标题 b词牌名 c 题目 d 提示

2. 对下面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有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3. 下面是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实到虚。

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忧愁具体化。

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 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 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0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5.阅读李煜《虞美人》一词,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何时了”是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

b.“东风”即指春风,写出“小楼”主人对东风的留恋,抒发了词人怀念昨天的一丝喜悦之情和热烈情绪。

c.“愁”字概括了词人万千感慨,在词人看来这“愁”如同春天的江水,滔滔水流永无止境。

d.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词尽而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深。

6.填空:

(1)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

(2)____________,只是的颜改。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主旨

2.写作手法

五、课后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 b.雕栏玉砌应犹在(qiè)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sì)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kā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小楼昨夜又冬风 b.往事知多少

c.只是朱言改 d.闻君能有几多愁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有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4.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故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的词牌,“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b.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叫词牌,例如《虞美人》中的虞美人就是词牌名。c.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等。

d.词按押韵的不同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本词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个词是()

a.往事 b.愁 c.不堪 d.回首

6.词的前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a.对比 b.排比 c.夸张 d.比喻

7.关于本文的作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被称为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b.《虞美人》一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太宗听到这首词后就下令毒死了李煜。

c.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诗、词、文皆通。

d.他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清靡婉转。后期词风格沉郁苍凉。

8.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题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者是今往对比,后者是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b.“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采用设问的形式,运用比喻突出愁思的绵长无尽。

d.甲乙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都是很巧妙的,同时他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9.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多)

b.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无始无终。(长)

c.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

d.此举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10.根据课文,联系写作背景,体会李煜的愁有哪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往事之叹 b.亡国之恨

c.思乡之苦 d.丧妻之痛

11.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对《虞美人》的赏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b.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引起词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d.词的前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1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p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14.对《相见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15.下面是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六、拓展延伸

比较项羽和李煜,他们同是末路王候,同写绝笔之词,他们表现出的处世态度却不相同,试分析。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zhuī.青白杂色的马)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知识链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擅长写词,南唐被宋灭之后,被俘。以词追怀昔日的帝王生活,感情较深沉。过了20年写“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被宋太宗赵匡义下令毒死。

写作背景:从一个皇帝沦为阶下囚,这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极大变更,引起李煜思想上剧烈震动。在他被俘的两年多里,李煜念念不忘他的故国江山和已失去的“天堂生活”,并写了不少词抒发国破家亡的伤痛和自己的人生体验。《虞美人》一词就是在此其间写下的。据记载,宋太宗闻知“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后下令毒死他。如此这首词,可看作是李煜的绝命词。

词:诗歌的一种,是适应乐曲歌唱的需要而产生的。有比较严格的曲调和声律。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到了两宋更是空前的繁盛。形成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都合乐歌唱,故称“曲子词”;词的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词都有词牌子,“虞美人”就是词牌子。起初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虞 美 人》答案

【学习要求】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掌握欣赏词的方法。

2.品味词中蕴含的“愁”情,体味词作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

3.掌握这首词比喻、对比的表现技巧,品味含蓄而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理解这首词问答式结构和起伏跌宕的笔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知人论世、品关键词,体味其“愁”,把握词的主旨。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时安排】

一学时

主要任务:体味“愁”,把握主旨及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反复诵读,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词作创作的背景,结合词作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

3.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不堪( ) 玉砌( )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春花秋月——

了——

往事——

不堪——

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

问君——

3.借助相关资料进行文学常识填空。

(1)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于隋朝,到了宋代进入鼎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一,也称 。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平仄上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虞美人”就是 。

词按字数分,一般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以内称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李煜,字 ,号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南唐后主,后期词作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他的绝命词 。

二、课堂探究

1.词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李煜当时的思想感情?

2.作者的哪些痛苦经历,促使他写出叹世之“愁”?

3.李煜的“愁”在词中是通过哪些事物来具体体现的?

4.“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6.“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7.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8.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9.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再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

三、课堂检测

1. “虞美人”的含义是( b )

a.标题 b词牌名 c 题目 d 提示

2. 对下面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有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3. 下面是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d )

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实到虚。

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忧愁具体化。

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 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 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0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5.阅读李煜《虞美人》一词,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何时了”是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

b.“东风”即指春风,写出“小楼”主人对东风的留恋,抒发了词人怀念昨天的一丝喜悦之情和热烈情绪。

c.“愁”字概括了词人万千感慨,在词人看来这“愁”如同春天的江水,滔滔水流永无止境。

d.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词尽而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深。

6.填空:

(1)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

(2)____________,只是的颜改。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主旨

2.写作手法

五、课后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 b.雕栏玉砌应犹在(qiè)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sì)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kā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小楼昨夜又冬风 b.往事知多少

c.只是朱言改 d.闻君能有几多愁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完结

b.雕栏玉砌应有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4.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故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的词牌,“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b.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叫词牌,例如《虞美人》中的虞美人就是词牌名。c.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等。

d.词按押韵的不同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本词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个词是( b )

a.往事 b.愁 c.不堪 d.回首

6.词的前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a )

a.对比 b.排比 c.夸张 d.比喻

7.关于本文的作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被称为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b.《虞美人》一词是李煜的绝笔词,宋太宗听到这首词后就下令毒死了李煜。

c.李煜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诗、词、文皆通。

d.他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清靡婉转。后期词风格沉郁苍凉。

8.读下面的甲乙二词,完成题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两首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者是今往对比,后者是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b.“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采用设问的形式,运用比喻突出愁思的绵长无尽。

d.甲乙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都是很巧妙的,同时他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9.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多)

b.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无始无终。(长)

c.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悲愤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

d.此举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10.根据课文,联系写作背景,体会李煜的愁有哪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

c.思乡之苦d.丧妻之痛

11.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对《虞美人》的赏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b.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引起词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d.词的前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1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14.对《相见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15.下面是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b.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c.“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六、拓展延伸

比较项羽和李煜,他们同是末路王候,同写绝笔之词,他们表现出的处世态度却不相同,试分析。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zhuī.青白杂色的马)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项羽,一代枭雄,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西楚霸王毕竟是西楚霸王,兵败乌江,没有一丝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屈膝求饶,只有慷慨悲歌。他宁死不惧,死得壮烈!这就是项羽,可以说,他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所以,项羽虽然是末路王侯,《垓下歌》虽然也是绝命词,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李煜,则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国破家亡的威胁。他仇恨宋朝的压迫,但又没有能力与之抗衡,只能苟且偷安,最后沦为亡国奴。亡国之后,他并没有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而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终日以泪洗面,把心中的“愁”融进词中,词由此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但终因一首《虞美人》,招致杀身之祸。《论词绝句》中有人评说:“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谁遣斯人作天子,江山满目泪沾衣。”

知识链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擅长写词,南唐被宋灭之后,被俘。以词追怀昔日的帝王生活,感情较深沉。过了20年写“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被宋太宗赵匡义下令毒死。

写作背景:从一个皇帝沦为阶下囚,这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极大变更,引起李煜思想上剧烈震动。在他被俘的两年多里,李煜念念不忘他的故国江山和已失去的“天堂生活”,并写了不少词抒发国破家亡的伤痛和自己的人生体验。《虞美人》一词就是在此其间写下的。据记载,宋太宗闻知“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后下令毒死他。如此这首词,可看作是李煜的绝命词。

词:诗歌的一种,是适应乐曲歌唱的需要而产生的。有比较严格的曲调和声律。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到了两宋更是空前的繁盛。形成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都合乐歌唱,故称“曲子词”;词的句子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词都有词牌子,“虞美人”就是词牌子。起初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也是著名的词作家。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帘外雨”,“五更寒”,是写梦后所感。残梦初醒,听见窗外响起潺潺雨声,不仅觉得“罗衾”之外阵阵春之寒意。词句所写之物皆是现实,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词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其中的“一晌贪欢”写的是梦中之事,只有在梦中,才有可能忘记自己此时阶下囚的身份。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莫凭栏”,是不敢凭栏远望,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与人间,今非昔比,感时伤怀,词人恍惚中要归去矣。

作品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了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恋知情,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婉动人。此外,在词的上阕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现实“罗衾不耐五更寒”,回过头来再写梦中的“一晌贪欢”,今夕对比,更加含蓄地突出了现实心境的凄凉。李煜在《菩萨蛮》中有“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之词句,所写情事与此差不了多少,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写得曲折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