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āndū,基本意思是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汇总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关系着执政党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做好农村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是党做好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情况如何,关系着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关系着在社会基层党组织中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实牢固,最终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正确看待分析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不能适应农村多阶层分化的新形势
1.创新机制、体制的能力不强
首先,组织机构设置滞后。目前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式,难以有效地对流动分散在各个行业、不同阶层的群众进行宣传和组织。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方式,对农村的党员干部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衡。其次,管理手段落后。以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手段,自我管理的单一形式不能适应农村生产经营分散性、独立性、从业多样性、流动性的特点。再次,管理机制僵化。缺少鼓励先富阶层向群众传播知识,帮助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缺少吸收新阶层、有才干、贡献大的群体或个人进入领导班子的灵活机制。
2.引导农民合理分化,缩小农业劳动者阶层之间差距的意识薄弱
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认识到了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是忽略了基层党组织对引导有序合理的阶层分化的巨大影响力。在如何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方面路子不宽,思路太窄。在与外界交流、沟通、获取信息方面能力不强,难以拓宽农民走出去的渠道。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缺乏必要的措施。传统的农业劳动者要想流向新阶层,就必须要求良好的素质来作支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0%左右,小学文化程度占30%左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缺乏针对各阶层的特点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基层党组织在规划、组织、引导及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
3.化解因贫富分化引发矛盾冲突的能力不够
农村的新阶层毕竟只是少数,扩展较慢,换言之,贫困阶层还是农村的主流阶层。基层党组织在引导激励先富阶层带动更多的人致富、树立正确的致富观方面显得办法不足。在教育、引导贫困阶层如何正确看待先富阶层这个问题上思想不到位,从而造成先富群体在相当程度上不仅没有成为贫困群体学习的榜样和致富的动力,反而引发种种冲突和矛盾。弱势群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各种不正之风曼延,农村社会纯朴、善良、热情、无私的良好风俗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干部素质整体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思想状况落后、组织观念淡化。在一些社会分层明显的村落,村干部的思想问题突出表现在不能较好地代表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不能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绝大部分村干部来源于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较富裕的阶层,这些干部确实不乏为民执政的本领和条件,但是,在所谓领导岗位上,他们更多的时间是谋取个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再进一步说,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小农意识不足已具备谋取公共利益的胸怀和意识,他们只能做到这一点,仅此而已。在社会分层较慢的地方,村干部的思想问题突出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村务与私务的关系。这些地方的干部基本上是没有脱离农业生产的兼职干部,乡镇给村干部的补贴每月固定数额在200元左右,而村集体的集体经济薄弱,他们的经济来源与普通的村民基本一样,因此,大部分村干部既没有更多的时间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村务。这是目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2)决策能力不高、模范作用弱化。在一些社会分层较慢的偏远山区,由于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精明强干的后备干部不足,造成现任村干部整体能力较弱的局面。面对市场经济,不知所措,束手无策。在公共生活的圈子里,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协调精神和榜样力量。在贯彻落实执政党的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廉洁奉公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使百姓失去期待和信心。
(3)人员结构不合理,缺少核心能动者。一些村干部对于自己所肩负的领导职责缺乏应有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感知。究其原因,一是干部中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比例太低,初中以下程度者约占40%。二是职业构成不合理。从目前来看,虽然村干部中新阶层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在一些山区偏远农村,农业劳动者阶层仍占干部的绝大多数。站在农村领导者的角度,是否诚实与正直,是否有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是其与追随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缺少有修养、有才干的核心领导者是制约农村基层干部适应社会要求的主要因素。
2.干部素质制约了农村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
(1)农民精神生活一片空白,缺乏公共娱乐活动。目前,一些偏远农村的社会风气中,到处弥漫着赌博、诈骗、盗窃、迷信等恶劣风气,部分党员干部参与其中,严重损坏了执政党的形象。一些宗教组织多方活动,拉拢群众,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政治取舍中倒向了民间组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下降。
(2)干群关系紧张,干部谋私、群众上访现象增加。干部与群众的矛盾集中表现在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作简单、作风粗暴、强迫命令、压制民主等做法,他们不再替群众说话,而是走向群众的对立面,特别是在建设征地中不征求群众意见,征地拆迁补偿款被层层盘剥,失地村民得不到妥善的安置等现象严重损坏了干群关系。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严重违法乱纪,纪检部门监督不力,腐败现象禁而不止,腐败分子惩而不绝,这些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群众层层上访、越级上访的现象说明,农村干群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政治运行机制的主要思路
1.处理好农村公共利益与各阶层个人利益的关系
首先要认清两者关系的性质。由于各个阶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作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的利益。但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大政方针决定了各阶层的利益是一致的,农村的公共利益与村民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长远讲,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其次,采取措施,群策群力,调动各阶层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搞好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有关建设、使用和分配工作。再次,重点关注各阶层利益的良性互动,增强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统筹兼顾,重中之重解决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生产和生活面临的紧要问题;鼓励支持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发展经济,投入、组织农民工阶层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外出务工的收入。充分调动村级干部以及管理者阶层的积极性,通过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增加社会保障等措施,解决他们离职后的后顾之忧。
2.巩固强化组织基础,加强和改进村级班子建设
首先,在选拔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方面,上一级主管部门要站在农村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好村班子成员。特别是要充分依靠广大群众,将那些为百姓服务的思想觉悟、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协调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办事公道、清正廉洁的人提到领导岗位上来。其次,拓宽选拔干部的渠道。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情况下,选拔优秀的村干部就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要把视野放到农村的各个阶层。特别是那些能够自主创业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业者、以及能够立足农村把种、养产业做的较大的农业劳动者大户,要制定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回来,从事农村管理工作。再次,加强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村干部执政为民思想的教育,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组织有效的培训。最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针对干部队伍中致富能人不足、干部选拔困难的实际,采取适当措施,努力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制度。当前,国家实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应通过制度来保证更多的有一定管理知识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一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展自己、服务祖国。
3.提升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打造执政行为全面的合法性
实现执政行为的合法性状态,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状态。这种认可和服从是发自人们内心的。要取得这种合法性状态,作为基层的农村领导阶层,就要全力营造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的良好体制环境,增强服务职能,改进领导方式,从实践和认识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要积极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形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由原来依赖行政权力运作来体现党的领导方式,转变到服务上来,通过基层党组织优良可信的服务,换取百姓对执政行为的合法性理解。要科学认识、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职责关系。村委会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方面,作为村委会主任要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越权,不揽权,不武断,又要很好地尽到自己的职责。既要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又要大胆负责,敢于开拓。另一方面,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一定要模范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摈弃“家长制”、“一言堂”做法,注重并实践集体领导,善于沟通与协调,不要代替村委会主任直接干预行政事务,支持理解村委会工作,处处维护村委会主任的威信,采取参与式服务,为村委会排忧解难。把做好服务和协调各阶层利益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引导,在引导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要充分依靠法制,坚持民主管村、依法治村。
参考文献:
[1]常健.现代领导科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惠斌,薛晓源.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前沿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M].学林出版社,2005.
[4]黄宏,王寿林.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执政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与乡村联系的纽带,是我党的执政基础。目前农村党建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缺人才、缺资金、缺机制、缺方法。针对这些问题,要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坚持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问题对策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缺人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班子的总体评价不高。在被调查的村支书中,37.4%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调查显示,只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村“两委”班子“充满活力、凝聚力强、战斗力高”;50%的人认为“创新意识不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凝聚力一般”;19.6%的人认为“工作力度软弱、组织涣散”。在对“影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个人素质不高”的最多,达到50%。这说明“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农村人才储备不足,选择范围较小,人才难觅。农村党员的老化和家族化现象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储备。农村党员队伍总体年龄偏大,以廊坊市为例来说,尽管其经过为期一年的“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推进年”活动,35岁以下党员也仅占到16.1%,且多集中在发展条件较好的村街。而在发展条件中等及偏下的村街,青年人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党组织也缺少发展新党员的动力。在“对当前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情况”的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不够积极,人数也不多。在所调查的一个村中,已连续8年没有发展一名新党员了,村委会4名成员中,也只有会计一人是党员,村支书缺位。农村党员的家族化现象也非常明显,由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分散,村民之间,尤其非家族村民之间接触、了解不多,使得有些优秀的青年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培养,加上以往新党员的发现培养必须要求有老党员作为其介绍人,因此往往家族青年发展较多。换届选举中明显的家族化趋势影响了农村带头人的选拔。调查发现,班子成员往往会利用公权力为自己或直系亲属在房屋修缮、村集体各类“工程”承包或岗位聘用等方面提供便利。
第二,农村干部待遇较低、工作难度大,人才难留。随着2009年农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财政支出制度的实行,村支书、村主任的待遇从每月150元增长到880元。虽然增长幅度不小,但和在外经商、打工比较起来还是偏低。工作待遇低、难度大,社会地位也不高,又有养家、养老等后顾之忧,因此对于农村人才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许多创业有成的农民企业家不愿意当村干部,使得农村干部选拔渠道不宽,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缺资金――村街集体经济的薄弱使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受到制约。由于自然条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一些城中村、城边村及资源相对丰富村,靠以地生财、资源生财,集体有一定经济实力外,相当一部分村街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市县政府都相继取消了原本是用于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品的各种收费、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代之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这一政策在村街实施的效果始终不佳,有95%的村庄基本上从来没有实施过这一政策。在农民看来,国家已禁止向农民收钱,村干部却还要收钱,有想捞一点的嫌疑。目前,70%的村街都留有在税费改革前形成的村集体债务,村集体收入的整体萎缩,使得村级财务更加困难,还债无望。这使得村党组织在发展公益事业、提供服务方面力不从心,在依法管理村务方面明显力度不够,缺乏管控能力。
缺机制――缺乏科学、高效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制约了农村民主进程。农村民主进程的推进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抑制村干部腐败的有效方法。但是从农村民主进程推进中暴露的问题来看,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与民主进程的推进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村务公开形式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缺失。调查发现,有些村的村务公开黑板成了摆设。公布的内容也大都无关紧要。在换届选举年,村内矛盾高发和频频激化的现象说明,农村基层组织日常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远远不够。因此,自上而下监督村基层组织,建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缺方法――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简单,制约了基层组织素质的提高。县乡两级党委虽然明确了自己的地位与责任,但在当前复杂的农村形势下,对抓党建的有效方法研究不够。方法简单陈旧,表现出:重说教、轻引导,重约束、轻激励,重管人、轻管事,重布置、轻落实,重培训形式、轻培训内容等问题。农村干部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方式不够灵活,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这说明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农村基层党建应对之策
以“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选拔和培养“领头雁”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把好农村“两委”换届关。在农村“两委”选举工作中,主管领导要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把换届工作做细、做实,提高换届选举的质量。对候选人要考察,对选举要监督,坚决杜绝贿选或是黑恶势力对选举的控制,杜绝有明显劣迹的人混入干部队伍。第二,从县乡工作人员中选拔合适人员主持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对连续两届工作没有起色、“两委”成员不全、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缺位的落后村,要从县乡工作人员中下派干部主持工作。第三,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尽快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一要适度增加数量,达到每村两名以上;二要使之作为日后年轻人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优先条件;三要落实待遇,完善奖励机制;四要做好前期培训,中期指导、检查和后期总结。逐渐使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像到城市、城镇就业一样成为一种常态。第四,创新工作机制,壮大党员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改变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的现状,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要改变由老党员推选新党员的模式,代之以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推荐,扩大推选范围。
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农村党建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只有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发展问题,才能提高其执行力。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的情况,县委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召集专家、企业家、基层党委、村街代表等,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共同谋划和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用好国家专项支农资金,使“财尽其用”。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一路走高,从2006年的3397亿元到2009年的7161亿元,短短几年,已经翻番。在目前农民还不富裕的条件下,农村的公共品供给还是主要依赖国家财政的转移资金。因此,县、乡、村各级领导要及早谋划发展,做好前期的项目申请,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和验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用。第三,县委带头,认真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一是建立县直机关村街联系点制度。二是建立乡镇基层党委包片制度,及时了解各村情况,并反馈给县直机关联系人,研究解决对策。三是建立村街干部包户制度,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谋求家庭经济发展。第四,保护和促进村街私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在促进村民就业、公益事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中多作贡献。调查中发现,有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尽管是私企)的村街,村民生活水平和村街公益事业发展都相对较好。县乡党委对企业的贡献应以适当的形式给以确认和奖励,以保护他们热心公益、服务乡里的热情。
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用好的机制来“管人”和“留人”。好的制度需要科学的运行机制加以落实。第一,要落实“四权分离”制度,推行“公职化”管理模式,用好的机制来“管”好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实行决策、办事、理财、监督“四权分离”,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农村工作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探索推行农村干部“公职化”管理模式。第二,建立“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用好的机制留住人。对于优秀的“领头雁”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尽快推行“定职责目标、干好有希望、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做法主要有:一是落实职责目标;二是落实现任干部和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三是落实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制度;四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基础上,还要逐步研究落实农村干部养老待遇,以解决其后顾之忧。
深入实施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要完善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和村委会主任岗位素质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思想道德培训,二是基本知识培训,三是工作方法培训,探索发现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二,加大培训投入,组织农村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参观学习时,要注意针对性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村街发展情况对村街干部分类,为每一类村街干部选择合适的参观对象,以达到效仿、借鉴的目的。
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执行者,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农村工作就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1.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全市少数的村班子的发展规划不科学、不明确,部分村干部受三年一换届的影响,存在着“第一年学、第二年干、第三年看”现象,导致工作落实中出现三种现象:一是逼着干,工作没有思路。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村干部全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清,方向模糊,没有详细规划发展路线,安于现状,既没有村级发展长远打算,又没有工作上的短期周密安排,仅仅把工作定位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村稳定上,至于社会的进步、农民增收却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二是跟着干,发展意识不强。有的村积极向先进村学习、向发达村靠拢,但发展经济的路子,既不切合实际又无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还有的村发展思路就是应付,全是空话套话,思路归思路,实际归实际,“别人干啥就干啥”,不会抓农村工作。三是瞒着干,重点方向不明。个别村干部在工作中“雷声太大,雨点微小”,上面安排啥就比划啥,面子上风风火火、骨子里冷冷清清,大喊大叫做样子、摆花架子,热衷于表面文章,不敢大胆开拓创新,开展各项工作一大堆困难。
2.农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当前农民党员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高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党员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大学本科以上4223人,占12.2%;大学专科7183人,占20.7%;中专(高中、中技)7696人,占22.2%,初中及以下15586人,占44.9%。在就业后也不注重学习,多数农民党员的小农意识和既得利益思想严重,思想保守较,科技素养不足。虽然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意识有所增强,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绝大多数生产经营水平科技含量低,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大多数不会、不懂科学管理方法,严重制约增产增收的步伐。二是年龄老化严重。从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上看,35岁及以下党员5792人,占16.7%;36至45岁5328人,占15.4%;46至55岁7010人,占20.2%;56至60岁4093人,占11.8%;61岁及以上党员12465人,占35.9%,农村党员队伍的严重老化不便于党组织开展较多活动。三是发展意识不强。调查中了解到党员发展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规律不懂,很少主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产业项目、学习技术技能,种植养殖都是在本地“跟风跑”,根本不懂按市场经济规律生产和经营,有时成为市场的落伍者甚至是受害者,成为困难家庭。
3.党员带富能力不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干部在工作方式方法和能力等方面,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一是先锋意识不强,热情不高。有的乡村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担当意识不强,面对当前的形势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农民增收瓶颈,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不能积极出主意谋路子,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主体责任意识,影响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步伐。二是市场意识不浓,能力不强。多数乡村级干部本身就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积累知识,对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不甚了解,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服务群众能力不强,既不能带头创业致富成为典型,又不能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服务。三是职责定位不清,方法不当。虽然政府职能在不断转变,努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有的乡村干部对工作内容把握不深不透,仍把职责定位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上,甚至个别干部不知道自己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没有把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各村底子薄,基础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导致民生工程难以推进。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多数村干部把目光集中到机动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的出租和出卖上,没有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潜力,后劲明显不足。二是集体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多数村面临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现状,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虽然消灭“空壳村”,但集体收入还不够稳定,无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贫富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不断拉大。三是机制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考核村干部业绩时,缺乏科学统一的考核机制,还不能科学地设定考核指标,乡镇之间的区别导致村干部工资待遇不平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进取意识不强。
二、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增强组织功能。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经常深入基层“面对面”指导,建设作用突出、档案齐全、活动经常、运行规范、制度完善、组织健全的党组织。村级组织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网络”,村级党组织与民间组织是领导、指导、协调关系,发挥民间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实施“四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既能突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突出了村民代表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实现党组织意志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2.创新办法,优化干部队伍。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能人、用好人,明确能人标准和数量,对培养措施、管理使用等制度进行完善,确保“一好双强”型村书记比例达到90%以上。通过换届选举、组织调整等手段选拔优秀青年进入村级干部队伍,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同时,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双带”能力和本领。尤其是深入开展“能人工程”,大胆地把那些自身致富能力强,又要把带富能力强的能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
3.搭设平台,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不高,是影响当前各项工作及他们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是农村发展根本出路。要想提高农民素质,除了应用好政策宣传、科技培训等原有的教育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综合性教育载体。教育形式可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电化教育,入户辅导等教学方式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教育。强化培训一批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对1千名农村党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党员致富能力。
4.改进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广大群众参与管理各项村务工作的愿望愈来愈高,村干部要极力为民解忧,帮民解难,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农民提供好的项目,解决难题,提供服务,做好观念引导,制定好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5、夯实基础,提升经济总量。要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充分盘活集体资产,把资产量化、收益分配细化;要结合荒山造林、养殖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低产田改造等农业项目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全面发展合作经济,通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服务;要突出实施项目牵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兴办市场、仓储等配套服务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探索创新集体股本,把相关部门和单位向农村投放的项目、资金和物资,在按照规定管理和使用的前提下,作为村集体投入,既保证涉农政策的落实,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和解决的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党员特别是党的基层干部要求越来越高,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正逐渐显露出来。
一、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党支部活动阵地缺乏,党支部组织活动难以开展。我镇共有14个农村党支部,有农村干部党员264名,即使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支部有活动地点,但也不够大,其余的村均无活动场所。由于近几年来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党员活动更是不能满足要求。造成了"干部人难找,群众难办事,活动难开展"的被动局面,削弱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党员发展难度大。一是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务农的较少,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农村共青团组织活动较少,共青团推优工作力度不够,致使在青年当中发展党员困难较大;二是在农村中有经济头脑的致富能手对入党有畏难情绪,原因是入党后要经常参加一些学习,经常开会,怕影响生产和经营。
(三)村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办法少,措施不得力,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的情况。农村部分无职老党员,虽然思想觉悟高,但在儿女成家后,普遍自己生活困难,有的连交纳党费都很困难,在群众中发挥不了带头作用。个别党员素质低下,党性观念淡化,把自己混同于普遍群众中,有的甚至在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站在党组织的反面,煽风点火,出谋划策,参与其中。农民党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差,致使他们的观念陈旧,工作能力不强,更缺乏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好点子、好办法。
(四)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党务知识较少,支部活动开展的方式办法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减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农村党建工作中,必须针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加强教育引导,切实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打下的良好基础转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精神活力。
(一)是建设一支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能人、明白人当村官。采取"走、派、挂"、"两推一选"、"公选"等多种渠道,选拔回乡的退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和农村致富能人、明白人当村官。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村级班子中能人占多数比例,使党组织服务"三农"工作的整体能力得到增强。
规范党员活动阵地。为各村党支部建立一间活动室,并给予相应的配套设施,使党组织阵地建设达到"有一间活动室,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批书报的学习材料,有一个宣传栏"的四有目标。
(二)建设一支作用发挥良好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队伍。状大党员队伍。以退伍军人、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村组干部为重点发展对象,加强党员发展工作,逐步形成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有一定妇女比例,民族比例)的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考察,成熟一个纳新一个,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
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结合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科学设臵科技示范岗、纠纷调解岗、治安保护岗、文明新风岗和信息宣传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岗位,选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队伍,让有一定能力的党员都能上岗履职,在为民服务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人人肩上有担子,时时处处争先锋"的良好氛围。
增强党员"双带"能力。大力开展"双带双培"活动,落实"三培养"措施,各村党总支、支部在每月月底开展科技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针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有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着力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村组干部,使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增强带头致富的能力。
(三)建立运行顺畅的工作制度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完善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发展、村党总支(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班子成员工作职责、无职党员工作职责等制度,但适当组织工作有效开展,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自觉性增强,使共青团、妇女、民兵等各配套组织健全完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村"两委"关系协调。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努力实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完善村"两委"议事协调制度、村级事务"一事一议"等制度,村内重大事务必须村委会、支部会、群众讨论决定,使党政班子团结协调,党员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高。
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党组织班子成员和村干部制度、党员干部民情恳谈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双促进。积极开展以培养科技示范户,"五带头"党员挂牌活动,推进"无毒无艾村"、"平安村",民族团结村"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使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形成村"两委"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防范和抵制邪教,排查调外矛盾纠纷的群防群治网络,团结和谐,村容整洁,公德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建立一个文化宣传阵地。紧紧围绕乡风文明,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和民族文化特色,成立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和配强农村文艺队,并充分利用节日和农闲时间开展文艺表演,镇党委和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指导好农村文艺队开展引导工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五)积极筹集"党员互助金",提高党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村党总支、支部成立党员互助基金会,要求有一定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