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 大学生个人总结 > 清华副校长施公: 向前走,不要给

和学生一起制订班规

这段时间和老师们一起讨论班规问题,有老师问道:“为什么我的班规制订没多久,往往就执行不下去了呢?”

郑学志老师指出,那是因为你的班规只是老师的班规,不是学生的班规。你们制订班规的时候,仅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忽略了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当学生感觉到班规对他们的成长是一种束缚、一种负担时,你们的班规还能够执行下去那才叫怪呢!

要打造班规的执行力,老师必须学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班规。

只有孩子们共同参与制订的班规,才能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班规是他们成长的需要,才会明白那些惩罚性要求是为了修正他们的言行,而不是为了整治他们。当孩子们的思想意识统一到这个高度时,执行班规才会成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和孩子们一起制订班规,班主任老师才能够有机会不露声色地对他们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才能够把制订班规的过程当成一次规则教育的过程。只有和孩子们一起制订班规,才能够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一个完美的班规对他们有多么重要。

在我班制订班规的时候,曾经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有一天早上进教室的时候,我发现暑假才粉刷一新的楼梯过道上,出现了四只新鲜醒目的鞋印!我暗地试了一下,除第一只勉强能够用脚蹬上去,其余的三只根本不可能直接蹬上去,因为已经超过了一个人肩膀的高度。

我自认没有这样的水平,进教室之后,我很谦虚地向学生请教,怎样才能够将那么高的脚印印上去?

女生们很奇怪,我怎么问这样的问题!脑袋没有发热吧?几个男生则在偷偷地笑。一会儿,他们说开了:其实他们早就看见了第一只脚印,那也许是哪位男生一时兴起之作,想他能够蹬这么高的高度,也不枉到此一游了。第二只脚印绝对是脱下鞋子印上去的,印的时候也许他还很有成就感:凭什么你就蹬这么高的地方,看咱爷们的,才叫高呢!第三只不知道怎么印上去了……

“嘿嘿,第四只是脱了鞋子,爬上凳子拍上去的!”说这话的时候,刘洪洋还有点洋洋自得。

我赶紧问:“你怎么知道的?”

“那只脚印根本就是他的。”一个同学小声地揭发。

刘洪洋嘿嘿地笑了几声,“而且第二只、第三只都是我们自己班上同学印的,别班的同学根本不敢来。”他讲出了真相。

“你们印的时候,没有想到是在给我们班抹黑吗?这就在我们教室隔壁的楼梯上啊!”我开始正面发话了。

“没有,当时我们压根没有这么想。我们只是想,我比你们拍得高,我就有能耐,感觉就特爽。”刘洪洋老实承认。我需要的就是这种坦率自然的班级氛围。我相信他讲的是真话,也许拍脚印的时候,他压根没有想到这已经违纪了——他想到的只是“兴趣盎然”的比赛——更何况我们班的班规还在酝酿之中,这还不算违纪呢!

而所谓的违纪,往往是我们老师的看法。我们习惯于给学生制定各种规矩,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们遵守。孩子们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给他们规定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当孩子们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不是很需要这样的制度、没有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制订这些制度的时候,他们就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因一时的兴趣、冲动违反制度,比如这本不应该出现的一只比一只高的鞋印。看来,我班需要尽快出台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制度。

我沉吟了一会,学生讲了真话,我还批不批评他们?批评他们,我有什么依据?我平常不是口口声声说依班规办事么?现在班规还在酝酿中啊!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们,同时也讲出了我的顾虑和想法。

班规尚未出台,就触及到这样实质性的内容,同学们讨论的热情很高。有的同学赞成给拍鞋印的同学一个警告处分;有的提出责成他们恢复原状;有的同学认为,关键在于监督第一只鞋印,不能全怪后面的同学……

我问刘洪洋:“你自己觉得该怎么办呢?现在班规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应如何处理。”

“以后这块公共区的卫生就交给我吧。我担保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他很爽快地应承。

我表扬了他的坦率和勇敢,并且建议,在班规中要把破坏公共区卫生的处罚措施写成“责成其恢复原状,并确保不再破坏”,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意识。孩子们都同意。

这时候,负责草案的唐远帆同学把班规草案送给我看。我粗略地扫视了一下,条目众多,规定详细,确实花了很多精力,但看了这份班规,我觉得有些不妥之处。

我提了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班规中共有49个“不”、37个“扣”字、55个“监督执行&rdqu

首页12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