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生材料 > 学生参考 > 手抄报 > 红领巾心向党—大与我们的未来主题

红领巾心向党—大与我们的未来主题班会

时间:2019-05-23 20:23 手抄报
众所周知,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我国各族之间交流的工具。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已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这些都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应了解的。

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漫漫长河,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个珍贵的历史财产,一个个方块字交织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汉语言,这是何等的令人骄傲啊!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是个多族多语言的国家,因而必须要有一个完整规范的族语言,普通话作为多年来实行的族共同语,已经以它本身的运用性证明了存在的重要性。它必将成为各族相互交流的纽带。

年幼的我们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求知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进入了校园,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于方言不通,沟通成了我们最大的障碍,是普通话解除了无法交流的困扰。

没有普通话,烦恼便不能向同学倾诉,快乐不能分享,孤独感便会油然而生的占据整颗心。有了普通话,我们可以敞开心扉,打开心灵之窗的叩门砖;有了普通话便可向各地的同学交流,为未来铺下基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天不随人愿呀!带着浓厚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在校园里频频出现,卷舌、翘舌、平舌等不正确的读法层出不穷,这不仅会闹笑话,还会令人瞧不起你。想想看,一个国家的子连最普遍最广泛流传的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中国人?

不流利、不标准的普通话如何赢得社会的好评,如何在以后的路上一步步踩稳?普通话是你和别人沟通的一把金钥匙,道德、修养、文化都将在普通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酣畅淋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而一些打字时为省事冒出来的同音字、错别字却时常迎面扑来。从生活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祖国的文字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

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就请你行动起来,规范使用属于祖国的语言,独一无二的语言—普通话,使规范的“普通之花”开遍大南北,开遍全世界有中国人的每一个角落。

辛亥革命之后,国语这个词得到当时北洋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语的称呼。但是,清王朝的覆灭使北京官话的标准音地位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因此,民国初期出现两场关于国语的争论。

1912年12月由蔡元培任总长的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恒(稚晖)任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8条。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为审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每个字的音素定下来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字母来代表每一个音素。

当时来自北方直隶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的发明人)对于会员构成非常不满,指出江浙人占25人之多,其中来自无锡的就有5人。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会议实行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当时对于一省一票制度争论也很激烈,来自江苏的汪荣宝声称,“若每省一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王照反问:“此语做何解释?”汪不语,王照接着质问:“是否苏浙以外更无读书人?”北方会员坚决要求每省一票,威胁说如果通不过就自行解散退出会议。最后在教育部代部长董鸿炜推动下,终于通过了一省一票制度。这个一省一票的制度是解读会议结果的关键。该会从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中选出一批比较常用的汉字,对每个字都用每省一个表决权、多数票决定的办法,在1913年审定了6500多个汉字的读音,又对”俚俗通行”的汉字和化学新字、度量衡译音字等600多个,同样审定了读音。这样审定的汉字读音用当时新制定的注音字母注音,称为“国音”。

国音统一会议终于在5月22日闭幕,由于会议期间争吵激烈,会议的议长吴敬恒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在5月7日后请了病假,临时由直隶的王璞主持会议。当时对于浊音和入声尤为激烈,江苏代表汪荣宝夸张地说:“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便过不得日子。”同样是江苏的代表、会议议长吴敬恒也语出惊人:“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我国官话不用浊音,故弱”。会议过程中,对有争议的字音,以一省一票原则的多数票决定“国音”。整体来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参考南京语音),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这次会议审定的汉字读音被后人称之为“老国音”。并从1918年开始推行。

1918年钱玄同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号召“废孔学不可不废汉文”,提出以国语罗马字代替汉字的主张。1923年,钱玄同在《国语月刊》第一卷《汉字改革专号》上发表〈汉字革命〉长文:“我敢大胆宣言: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何以故?因汉字难识、难记、难写故;因僵死的汉字不足以表示活泼泼的国语故;因汉字不是表示语音的利器故;因有汉字作梗,则新学、新理的原字难以输入于国语故”。紧随其后,一大批留过洋的知识分子,诸如蔡元培、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周辨明、许锡五等人,纷纷发表汉字拉丁化的文章,提出罗马字拼音的方案,掀起了“国语罗马字运动”的浪潮。所谓国语罗马字,就是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汉语的声、韵、调。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国音”的比较复杂的语音成分就成了它的最大障碍。因此,主张国语罗马字的学者,要求简化语音,以比较简单的北京音为标准,修改国音,去掉“老国音”的尖音和入声等语音成分。

1920年国语推行不到两年就爆发一场当时名为“京国之争”(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问题的起因就在于国语标准音。支持国音和支持京音的分成两派。国音是主要“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京音是“纯以北京话为标准”。两派争吵非常厉害。于是张士一发表文章,主张“注音字母连带国音都要根本改造”,应“先由教育部公布合于学理的标准语定义,以至少受到中等教育的北京本地人的话为国语的标准”。这个主张得到许多人的支持,特别在南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开会响应,甚至通过决议:“不承认国音,主张以京音为标准音”,“请教育部广征各方面的意见,定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920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马裕藻、周作人、刘复、钱玄同、胡适等人提出的议案《国语统一进行方法》,其中第三项为“统一国语既然要从小学校入手,就应该把小学校所用的各种课本看作传布国语的大本营,其中国文一项尤为重要”。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和江蘇全省师范附属小学联合会相继做出了定北平语音为标准音的决议,最後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将国音确立了“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即“新国音”,并开始在全国学校推广。1921年,中华国音留声机片及国语留声机片先後发行,确定了国音声调。中华国音留声机片由王璞在上海发音,阴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短而不促,仿自北京读书音。国语留声机片是赵元任在美国发音,上海商务印书馆制作发行,阴阳上去依北京声调,入声则为标准南京音。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无。

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

时间: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时间: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时间: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时间: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时间: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时间: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时间: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时间:2007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时间:2008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0年9月12日—18日。

14、第十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时间:2011年9月11日—17日。

15、第十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16、第十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