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汇报体会 > 个人鉴定 > 考察报告 > 市委赴英国捷克俄罗斯考察报告

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赴云南大理州烤烟生产考察报告

时间:2018-10-06 22:11 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云南烤烟生产经验,推动我县烤烟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5月18日至25日,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马鲜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笃志,县人大副主任侯宏泰,县政协副主席陈立旭带队,组织县烟草局和15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一行20人,赴云南大理州及XX县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通过参观田间烤烟种植、烘烤设施建设及烤后烟叶外观品质,听取云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程序介绍,并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座谈,较全面地了解了大理州及XX县烤烟生产现状。此次考察,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达到了学习经验、拓宽思路、认清差距、明确方向的预期目的,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一、大理州及XX县基本情况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2.95万平方公里,辖1市11县,128个乡镇,人口 336万,耕地296万亩,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云南省重要的烤烟、粮食、蔬菜、畜牧业生产基地。2006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75.28亿元,财政总收入39.36亿元,外贸进出口4663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6元。大理州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季风气候区,其地理位置和土壤、光照等自然环境与以产优质烟叶闻名于世的津巴布韦颇为相似,适宜种烟面积149万亩,所产烟叶以油份好、色泽正、纯度高、香气足、品质好、清香型特点而享誉国内外市场,现为“全国、全省烟叶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质烤烟生产区。XX县距大理州府46公里,辖8镇4乡,总面积 242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农业以烟、粮、桑为主,是云南省四大平坝之一,云烟的老烟区和主产烟区。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4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亿元,外贸进出口1762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71元。

大理州从1947年开始种植烤烟,和我县种烟历史一样,一路走来十分艰辛。1983年以前,全州仅有零星分散种植,面积不足9万亩, 1984—1997年,种植面积扩大到60.9万亩,烟叶收购量193.7万担。自实行国家 “双控”(控制面积、控制产量)政策以来,全州种烟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随市场形势的好转和“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研究推广”、“烟草病毒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烟水配套工程”等项目实施,烤烟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支柱地位得到巩固。2006年全州种烟50.33万亩,产量达到136.99万担,实现烟叶收购总值7.66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XX县1956年发展烤烟生产,当年种植烤烟5.84万亩,收购烟叶3.75万担。1998年实施科技兴烟战略,落实“培育壮苗、连片轮作、烤烟移栽预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早栽和全面推广地膜覆盖率”五项骨干科技措施及相关配套措施,烤烟逐步发展成为全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种植烤烟面积8.1万亩,产量23.29万担,烟农交售烟叶收入1.27亿元,亩产值达1564.63元,上缴税金2802.11万元。

二、大理州烟叶生产经验

(一)狠抓“四基本和一个制度”建设,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是指保证基本烟田、巩固基本烟农、改善基本设施和稳定基本科技队伍;“一个制度”是指粮烟为主的轮作耕作制度。制定《大理州优质烟品质区划》和《大理州优质烟叶种植区划和规划》,成立州、县、乡基本烟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稳定基本烟田(地),适当发展水浇地烟”的要求,规划出89个种烟乡(镇)、373个种烟村和27.1万户基本烟农,全面改善6427片(块)101万亩基本烟田,建立州、县、站和技术推广组四级科技队伍,用制度推进连片轮作和机耕深翻措施落实,加快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种烟生态条件,对烤烟种植品种合理布局。一是烤烟品种布局遵循工业(烟厂)需要而定;二是根据不同生态区域与品种适应性调整品种布局;三是在一个烟站范围内只安排种植一个品种(一个烟站的管辖区2--3个乡镇);四是在收购调拨中实行分品种单收单调。全州烟叶品种区域化趋于合理,k326占44%,红大占20%,云 85占22%,nc82占8%,云烟87占6%,实现了“一站一品”的布局。

(三)认真做好“四个坚持”,大力提升烟叶生产水平。

1、坚持轮作与深耕相结合,提高烟叶质量。根据各乡镇烟叶生产的基本规模和轮作条件,分年度制定烤烟种植轮作规划。全州各县区已形成轮作档案,并严格按三年轮作档案进行实施。同时,对15万亩烤烟轮作地块统一进行机械深翻,极大地改善了植烟土壤的物理化性状和烟株生长发育环境。

2、坚持推广和提升漂浮育苗技术,改善烟叶品质。2005年,全州大面积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育苗,并成功试验了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技术,2006年推广约15万亩。经国家局批准,在XX县科技园建立了甲基溴淘汰集约化育苗示范中心,达到了真正淘汰甲基溴的目的。

3、坚持土壤养分诊断,强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对基本烟田地土壤养分进行动态监测,建立数据库,掌握烟田土壤养分变化。大胆创新,将腐熟的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推广环形定位肥方法,实现了100%区域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改善了土壤养分,提高了烟叶质量。

4、坚持以烟草病毒病防控为主体,抓好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在全州范围内,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基础,开展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突出农业、物理机械防治,适当开展生物防治工作,建立培养烟叶蚜虫的天敌—蚜茧蜂饲养中心,开展1000亩蚜茧蜂放养防治蚜虫示范样板,推动无公害烟叶生产。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叶生产发展后劲。

1、建设烟区水利设施。在大理州主产烟区,建成了一批“田成方、沟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坝区优质烟生产基地。另外,在山区、半山区优质烟生产基地,实现以小水窖为主的星罗棋布的格局。全州1998年—2005年底共建有小水窖73521个,水池22532个。

2、建设标准化烤房。2005年,大理州全面执行标准化烤房建设规范,编印了烤房改造技术科普资料。同时,对建设人员集中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确保标准化烤房建设质量。2002—2005年,全州共计建设标准化烤房89059间,其中建标准化烤房群82群,烤房938座。

3、建设标准化烟叶收购站。目前全州共有烟站91个,全部通过了云南省烟草公司标准化烟叶收购站检查验收。全州按标准化收购流程收购,全面推行合同收购、入户预检、封闭式密码收购。收购期间,政府和烟农协会都会派人监督烟叶收购等级,公司和烟农都必须按照合同定点收购和交售,双方都不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

(五)加强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导,提升种植水平和规模。

1、坚持示范推进。每年新老烟区选择3-4个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和气候的乡镇、村作示范点,示范面积不少于500亩。通过示范,培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进布局的优化调整。

2、强化政策扶持。实行价外补贴制度,每年对烟田进行资金补助,并逐年增加。定时向农民供应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议价买,平价卖,甚至无偿供给贫困农民,带动农户发展烤烟产业。现在,全州60万户农民中,种烟户达到24万户,烤烟产量占云南省烤烟产量的95%以上。

三、体会和建议

学习借鉴云南大理的经验,结合XX县实际,我们有几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一)学习考察的认识和体会:

1、行政推动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是领导上重视。大理州实行的是“双控”政策下的指令性烤烟生产机制。因此,全州各级领导对发展烤烟产业高度重视,认识统一,把烟叶生产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来培育。XX县抓烤烟生产一盘棋,四大班子成员特别是县委常委挂钩乡镇、联系到村,与乡镇干部同在一线抓生产,现场进行指导,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坚持规划为先。全州以《大理州优质烟品质区划》和《大理州优质烤烟种植区划和规划》为基础,突出水旱连片轮作进行规划,围绕优质烟基地和集中连片的烤烟种植适宜区布局。全州烟田30亩以上连片地2811片,50亩以上连片地6437片,100亩以上连片地3779片。XX县 50亩以上的连片烟地557片。通过连片种植,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叶效益。三是坚持项目带动。2003年,大理州争取国家立项,启动实施“大理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其中XX县的“科技示范园的烤烟漂浮育苗、烤烟移栽预整地和标准化烤房群及深耕、深沟高墒”等项目实施已取得突出成效,正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烟叶生产大县、强县。同时,在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政府补贴、以水控栽等措施,实施了标准化小水窖及配套设施为主的 “烟水工程”建设,改善基本烟田水利条件,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调动起了群众发展烤烟的积极性。

2、效益诱导是烟叶发展的动力。

一是落实扶持政策,让烟农放心种烟。为了把烟叶生产培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大理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围绕降低烟农种烟成本出台了涉及到烟叶生产各环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仅2006年,大理烟草在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上就投入资金7700多万元,改善了143万亩适种烟田的水利状况,使烟区受益面积达20多万亩,大部分烟农受益。机耕深翻实行扶持,化肥、农药、地膜、移栽器、预检袋等烟用物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统一订购,既保证了烟用物资的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让烟农放心种烟。二是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双赢”。实行“公司十农户”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解决了工业、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通过签订生产合同,烟农和公司双方共同遵守执行,改变了单纯的买卖关系,烟农得到了实惠,公司得到了符合需要的优质烟叶,达到了名副其实的“双赢”。云烟生产中,特别注重处理好优质烟与烟农收入的关系。烟草公司、烟厂都认为,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没有烟农生产的烟叶,就没有烟草企业,烟农收入是否合理,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他们在建立利益共同体关系时,特别突出烟农的作用,除过实实在在的物资、资金扶持外,尤其能把科技园中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烟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用技术。

3、科技创新是烟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实施科技兴烟,是大理州实现烤烟生产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基础。一是不断加强基础性技术创新。大理州以建设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在代表大理州不同生态类型的7个县建立了总面积为7000亩的7个科技示范园区,起到了技术研发、集成推广、标准制定和科技培训的作用,促进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出了科技型大理烟叶品牌。二是不断推进科技烘烤。在全面完成立式炉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大理州大力新建标准化烤房,推广使用密集型烤房、标准化烤房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还成功研发出保湿逆流式烤房及其配套烘烤操作技术,较好的解决了烘烤这一影响烟叶生产质量的问题。云南烟草生产中形成的先进技术和技术推广体系,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漂浮育苗、集中种植、规模经营、烟草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品种更新,杂交种的生产和推广应用;建立田间档案、跟踪测土施肥技术、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农药的应用;烘烤自动化以及分级上实行的政府(烟农)、企业(公司)分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烟叶收购程序和方法等,都可供我县有针对性地借鉴,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不断提高“陇州烟叶”的市场竞争力。

(二)几点建议:

1、漂浮育苗是烟叶发展的方向。漂浮育苗是目前最先进的育苗技术,试验研究成功在大理州。但在推广应用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风险大。漂浮集中育苗的成败关乎群众一季烟叶生产的成败,风险由分散分户集中到烟草部门一家。二是问题多。因提供成株苗木,在移栽后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中会有纠纷。比如XX县有群众上访说烟草公司提供带病苗木造成损失。三是投入大。每个基地育苗期两个多月,其余时间空闲。我县因地理、自然环境,推广漂浮育苗模式要在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改善烟水配套设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试点示范推进。一要教育引导群众深入了解漂浮育苗管理程序;二要抓技术规范。在借鉴大理州成功经验,制定《漂浮育苗技术操作规程》等指导性文件,加大对技术指导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漂浮育苗技术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三要抓管理规范。对漂浮育苗点由烟叶技术人员挂钩管理,聘用经验丰富、懂技术的专业人员协助操作。

2、合理的规划布局及品种搭配是烟叶发展的生命。一是全县未正式进行过烤烟种植区划工作,现有的种烟区域和田地中,是否都属于适宜区、最适宜区还不能科学地确定。因烟叶生产的特殊性,要真正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难度大,土地问题较难解决。二是1997年以前发展较早较快的烟区,烤烟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过大,导致轮作困难。有的因长期连作造成病虫害加重,土壤养分失调,烤烟质量下降。个别村、户的烟田烤烟已改种蔬菜、大蒜、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严重制约着烤烟轮作。三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理条件,品种选择不能单打一。今后,我县在推进烤烟产业上,一要因地制宜发展。把烤烟种植生产向最适宜区、向好田好地、向大户能手转移;在分配生产计划时,重点向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的地区转移;二要坚持烟田和烟地轮作。采取对烟田和烟地进行轮作或者休耕的措施,以保护土壤和减少病虫害。至于部分地区由于耕地较少,不具备轮作条件的,则可采取客土、小日月作物轮换、水旱轮作等措施;三要加强土壤改良。采用秸秆还田(地),施用圈肥和猪牛羊粪等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换土来改变土壤质地;对坡地进行“坡改梯”和“薄改厚”。四要试点推广适宜我县生长的优质烟叶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今后要大力实施良种引进繁育工程,示范筛选出3-4个主栽品种,同时搭配试验3个以上后续品种,形成品种良性循环体系。

3、加大培训指导是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全县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单产和质量悬殊较大。部分村、户栽培措施不完善。烟叶质量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为含糖量和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偏高,外观质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混一超”(混部位、混色组、混等级、水份超限)。因此,要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此提高全县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一要加大烟农培训。编一些有关烟叶生产经营的科技书籍无偿地发给烟农;办一些有关烤烟生产种植、烘烤知识的培训班;组织部分烟农到外地或者本地搞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特别要向烟农传授有关施肥配方、病虫害防治、烘烤技术等知识;二要强化烟技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知识不够全面和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使现有烟技在推广新技术、指导烤烟生产等环节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革新。要积极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适宜当地生产种植的生产方式、研究土壤的改良措施、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运用,推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烟叶生产效益的关键。烟草是一种用工较多、劳动强度大的作物。一是烟草部门为烟农提供多种服务时,应尽力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采取烟农免耕法(公司补贴专业深翻)、漂浮育苗、散叶烘烤技术等,逐步达到“统一机械翻地、漂浮式专业育苗、散叶烘烤或烤房群集中烘烤、统一调运供应烟用物资、袋装预检、封闭式收购”。二是烟草部门应坚持按交售1担烟10元的标准,扶持乡(镇)、村、户扩大种烟规模;加强基层烟叶站标准化建设,做到信息化、全封闭式、密码程序化规范收购,突出解决“种、烤出了好烟,卖不到好价钱”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好企业与烟农之间的合同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烟草公司与烟农采用意向性合同式进行种植与收购。合同规定一定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保证烟农能种“放心烟”。四是要发挥好政府的服务、指导和监督作用,实现烤烟生产收益最大化。

5、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是根本。相比云南,我县烤烟生产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还很脆弱,遇到干旱天气(特别是移栽阶段),人为浇灌难保烟苗生长,中期缺水只能靠天吃饭。一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强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台塬区主要围绕沟渠、管网配套建设,山区主要围绕标准化小水窖及网络配套建设,不断增加烟田受益面积,保证烤烟在最佳节令移栽,生长不受气候影响。二要加快标准化烤炉建设力度,解决“种出了好烟,烤不出好烟”问题。要逐步完善标准化烤炉建设和对原有旧烤房的改造;要制定配套的烘烤工艺技术,彻底改变落后的烘烤观念和陈旧的烘烤技术,使烟农烤出好烟。

首页12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