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精选专题 > 晚会活动 > 主持词 > 冬至的儿歌有哪些

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童年——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有人说,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给他们一对飞向未来的翅膀。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当成每日生活的必修呢?从这个学期开始,在班级实施了课外阅读计划,试图借助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努力营造“书香班级”氛围,丰厚班级文化底蕴,为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让孩子感悟“读书好”

我在启动读书活动时,就有一个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好法子,那就是挤时间为孩子们朗诵读物,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享受生命。这一做法贯穿整个读书活动的始终。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直接传达给孩子,给孩子情感熏陶。……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教所能代替的。”

首先,我们要热爱阅读。只有教师阅读多了,开口闭口都是阅读了,课上课下都是阅读了,孩子们才有争相追随之可能。其次,教师务必在“读”这个字上下大气力: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能够正确且深层次的解读阅读所凭借的文本材料;具备相应程度的朗读能力,掌握一定水平的朗读技巧,譬如对高低快慢和起承转合的节奏把握和声调处理,等等。诸如此般,力求用声音感染和影响孩子们,最终指引他们走进书香的殿堂。

二、让孩子读很多书

1、推荐好书

在发动孩子们捐书之前,我先上网查询了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获得儿童文学奖的中外儿童读物的书名,并让他们抄下来,带回家,让家长有空带他们去书店挑选。在推荐成人名著时,我特意提示“要选择少儿版的”。因为这些成人名著,尽管经典,尽管优秀,尽管千古流传,可是不见得合适孩子。我想推荐给学生读的,应该是适合他们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中充满了真善美,并且它最接近孩子的情感世界,最富有想象力。譬如《安徒生童话》《窗外的小豆豆》《草房子》等等。

2、带头捐书

“可是,每个同学每想读一本书时便就去买,是不是太浪费?”这一问题抛出,同学们立即想到了这个经济且实用的法子,即: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是呀,阅读资源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前提和保证。

回到家,我从家中的书柜里抽出了几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捐到班级图书角。

3、人人捐书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动下,把自己的书都带来了,且“质量”不错!大多崭新、精致,内容上很适合孩子们阅读。大多是我开列出来的书籍。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课上,我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关于读书,徐特立先生历来主张“不动笔墨不看书”。徐老此番感慨,显然是希望天底下所有读书的人都养成勤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写什么呢?最基本的是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采蜜集、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以丰富写作素材;较高层次的是读后感:自由抒写阅读文章或图书后的体会、感受。

2、读书交流会

课外阅读也要检查,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加以有效指导,同时也起到督促作用。每周一、三、五早读是我们互评《读书笔记》的时间,既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可以督促学生坚持阅读,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怎样使阅读有兴趣,有生成,有效果?于是,我上网学习了各地区开展同一课题活动的经验,那就是——读书交流课。学生看完一本书后,写下读后感,上台为同学们介绍他所读的书,他读书的收获及所思所感,然后,请有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碰撞、流动、生成起来,有力的培养了其听说、思辩、感悟能力并鼓励、激发了学生不断读书的兴趣。